科技創新
銅川礦業陳家山礦:加快“四化”建設為礦井植入智能基因
近年來,按照陜西煤業關于建設智慧礦山、創建智慧礦區的要求,銅川礦業陳家山礦因時因地制宜,隨著“識別卡”“新材料”“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邁出“智慧礦山”建設新步伐,一項項智慧基因的植入,不斷推動礦井信息化建設,為提升礦山智能化水平增添動力和科技元素。
“刷臉神器”讓職工感悟智能識別
“看,我們已進入刷臉時代。”陳家山煤礦一只職工站在人員唯一性監測裝備下面,系統自動進行人臉對比自動識別。在井口信息站,刷一刷臉,所有個人信息便即刻顯示在上方的液晶大屏上。與此同步,該礦調度指揮系統能實時看到入井職工信息,識別卡方可跟蹤記憶。
該礦投入的KJ271(A)—WY2型人員唯一性檢測裝置,采用先進的身份識別技術、短距離射頻識別技術、控制技術,可檢測識別卡工作是否正常及檢測每位下井職工攜帶1張卡唯一性的裝置。KJ271(A)-WY2型人員唯一性檢測裝置通過人像識別比對軟件對入井礦工人臉信息進行采集,并將采集到的人臉與系統數據庫中的預先注冊的人臉信息數據進行快速識別比對,并形成相應的記錄,如果檢卡和人像比對成功,則語音提示檢測通過;反之,提示未檢測到識別卡。比對結果會存入人員定位系統數據庫,便于后期追蹤查找。
“從職工刷臉的這一刻起,我們的一切行動軌跡都實時跟蹤記錄的。”該礦信息站工作人員介紹。
“預警平臺”助力礦井實現新發展
為以“智能礦山”建設,聚力礦井發展,陳家山煤礦投入使用沖擊礦壓風險智能判識與多參量監測預警平臺,為礦井沖擊地壓防治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該平臺有微震監測、應力在線、支架阻力、防治措施及防沖分析等11個功能模塊。實現了自動提取存儲電腦端的微震監測、應力在線等信息,可錄入進尺、大直徑鉆孔等信息,集成了礦井現有的震感、應力在線等多種監測系統和數據信息,對信息和數據統一管理,針對不同的監測系統和監測方式,建立了沖擊地壓多參量綜合預警云平臺的預警模式。此預警平臺能夠以一張圖展示礦井地理位置、相關生產信息,實時顯示礦震時間位置及能量,將相關數據信息和結果直接顯示GIS礦圖上;可以云圖形式圈定危險區域,還可在一張圖中展現監測、預警、防治各類信息,實現沖擊危險區域的可視化,礦井沖擊風險狀態實時、分級直觀顯示,有助于技術人員快速分析和判斷。
據悉,該平臺經過軟件調試、參數調整、人員培訓,目前系統試運行正常。
“西煤云倉”為礦井植入“智慧基因”
“2號庫房,1號貨架,第1層……”近日,該礦物資管理員許強在西煤云倉系統中錄入出庫單后,物品存放位置準確的在電腦上顯示了出來,這是該礦打造智能化物資管理系統的一個縮影。
為強化物資信息化運行,加快礦井“智慧礦山”建設,充分發揮西煤云倉系統的獨特優勢,堅持物資管理“八統一”原則,使倉庫管理更加高效、便捷,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自從讓這個西煤云倉系統當了我們的‘管家婆’后,不僅提高了物資發放效率,而且各類數據記錄詳實、準確,工作量也明顯降低了。”談起西煤云倉系統的使用情況,該礦一物資管理員贊不絕口。
“充填設備”引領智慧礦山穩步快走
為確保418綜放工作面按計劃穩妥回采,今年,按照上級安排部署,該礦投入超高水材料充填空巷技術,該技術具有注漿速度快、漿液滲透性好、封堵漏風效果好、防止復燃、一定支護效果等優勢,主要應用于空巷充填開采、防滅火、防治水及防治沖擊地壓等方面。
該礦高度重視積極安排部署和協調,各業務科室密切配合主動服務,施工單位全力組織重點落實,從充填方案修改完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施工措施貫徹學習、充填設備位置選定、充填材料到貨驗收、廠家人員現場指導、充填工藝流程熟悉、設備故障排查處理、現場充填效果檢驗等各方面明確各自分工、層層落實責任、及時總結分析,為418疏水巷充填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制度和技術保障。
該充填成套設備的投入使用加快了該礦“智慧礦山”建設的新步伐,也為礦區煤礦“空巷充填技術”積累了寶貴的現場施工經驗。
智慧時代,未來可期。該礦將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以裝備升級帶動生產系統和勞動組織優化,提升礦山智能化水平和科技保安能力,促進礦井在推進“智慧礦山”建設中高質量發展。(崇娜 楊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