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風采
北元集團:“企業文化月”里“話”師傅
適逢北元集團第二屆“企業文化月”,我想為每一位我的師傅說聲,“謝謝,你們辛苦了!”特作此文,講講他們和企業文化之間的故事。
師承:“誠實守信、仁德謙遜”的踐行者
他如“厚盾”,矗立在崗位上,做好每一項工作,恪盡職守、內斂深沉,無聲似有聲;他用“誠實守信、仁德謙遜”書寫工作的熱情,用身體力行詮釋榜樣的力量,他是徒弟心中的“好師傅”、同事眼里的“杜老師”(來北元前確當過老師),他就是我的第一位師傅:杜鑫。
杜師傅是領我踏入廠區第一步的人,也許是自己比較瘦,所以走在他后面的第一感覺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安全。直到后來的操作,他都是寸步不離,仔仔細細地給我講原理講工藝講危害,有他在,我心里總是踏實的、放心的。
或許是源于他一直都是笑臉對人,在杜師傅眼里,仿佛沒有難題一般,一直言笑晏晏,非常樂觀。他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來吧!”答應別人的事,他一定盡力做到做好。
崗位上有人請加班他都是笑呵呵的說,“去忙吧,我來加。”有事請人幫忙,他總是第一個出現在大伙心里的人。大伙開玩笑地說,“看能把杜老師累壞不,是頭牛也會累吧!”而他總是面帶微笑跟我說,“咱班組就這么些人,誰都會有急事,能幫就幫唄。”有他在,聚合班組就等于有了“定海神針”。
短短四個月后,杜師傅被調去了二班,而我在這不長的時間里,不僅學到了豐富的崗位技能,更有幸被他這種“誠實守信、仁德謙遜”的精神所感染,這也許就是一種傳承吧!
嚴格:“安全生產、幸福生活”的守護者
我的另外一位是杜亞東師傅,別看他身材瘦瘦的,但那大嗓門絲毫不遜色,他聲音的分貝量幾乎是普通人的兩倍,整天大大咧咧的,似乎從不覺得累。剛接觸他,可能還會被突如其來的大嗓門搞得心里直打嘀咕。
師傅大嗓門的原因大抵有兩種吧,一是在嘈雜的工作環境中,扯著嗓子喊話成了必要條件;二是可讓人精神集中,畢竟誰會在義正詞嚴下疏忽走神呢?清楚地記得他在教我手動加終止劑時,整個廠房的機器轟鳴聲都被震耳欲聾的說教聲所掩蓋……
記得他剛帶我時,他很嚴肅地對我說:“這個崗位不允許出錯,一旦出錯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他看來,作業標準不高、簡化程序、急于完成任務是新員工愛犯的毛病。為了讓我練好基本功,亞東師傅首先從鍛煉我的眼力見識入手。聚合是重大危險源,巡檢、作業時,查看設備設施管線閥門是否有偏差是操作工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沒有經驗的新員工很容易出差錯。對此,亞東往往用“大嗓門”來指導我。“我嚴厲是為了讓你長記性,嚴格執行作業標準,明白安全生產容不得半點馬虎。”杜亞東如是解釋。
師傅話語不多,對我要求嚴格,也嚴格要求自己。他常說,我們不只是師徒,也是相互學習的伙伴。我知道他越嚴格,越是對我負責、對自己負責,他把“安全生產、幸福生活”的理念牢記在了心中,落實在了行中。
恐慌:“學以致用、持之以恒”的奮進者
在我的眼里,她時而是完美的女神,時而是嚴肅的師者,時而是溫和的工作伙伴,時而是幽默的朋友,時而又是真實樸素的身邊人……她就是我的第三個師傅:張海霞。
同事們常開玩笑說,“張海霞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這是她給同事留下的第一印象,而“關鍵時刻靠得住、頂得上”,則是留給領導的第一印象。
“我們的知識可以不是最新的,最全面的,但一定不能出錯。”她強調最多的就是態度決定一切,“我們DCS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一個小小的差池都可能會給系統、現場人員帶來不確定的風險。技能經驗不夠,或許會讓你發生小差錯,但思想疏忽大意,就會發生大差錯。這種錯誤,誰也無法原諒。”
“我一直都懷有一種恐慌感,害怕自己跟不上科技前沿,閱讀文獻,查閱資料可以讓我的心情變得更加舒緩。”海霞無比誠懇地表達著她對現狀的這種感受。多年來她一直保持這種恐慌、追趕、學習,再恐慌、再追趕、再學習的狀態。正是在她這種“學以致用,持之以恒”的影響下,我也開始反復琢磨操作規程,不斷翻看相關書籍,長時間不學習就有一種罪惡感涌上心頭,我的業務技能水平也在海霞師傅的帶領下日漸提升。(李勤生)